详解轻微伤鉴定标准,你了解吗
轻微伤的鉴定标准是什么?
一、什么是轻微伤?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六十五条:“轻微伤是指不影响劳动能力或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经治疗后预计痊愈的伤害”。
二、如何判断是否为轻微伤?
对于严格定义上述法律条文所描述的“不影响劳动能力或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程度可能存在争议。因此,在实践中,利用多个方面来综合评价一个人是否受到了轻微伤。
以下鉴定原则供参考:
1.包扎时间:通常情况下包扎两天以上的外科损伤可视为重要证据。
2.专业诊断:只有通过具有资质和专业知识的医师发出并明确一个患者已被认为受到了一定等级的损害时,其结果才应该被采纳作为辩护/指控证据之一。
3.线索结论性:由术语“预计”,可见该标准着重于找出过去产生外在意义(即与社会交往相关)层次变化,并同时引入心态变化因素。现有研究认为,该判断标准并不是单纯的以患者受伤的程度及治愈期限作为衡量依据,还需要考虑医院记录以及患者个人动态。
三、为什么要鉴定轻微伤?
在公共安全方面确保相关法律适用和司法裁判正确性。同时,在涉及加害人惩罚或赔偿等问题时也会起到重要作用。
可以看出轻微伤鉴定对于确认尽可能公正地监督事实的合理有效性至关重要。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即答官方结合法律法规整理并原创发布,因内容方向的特殊性,如发生某个段落有相似之处,属正常现象。禁止一切碰瓷行为,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