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从我做起,共同呼吁打击乱砍滥伐违法行为
乱砍滥伐是指在森林资源管理区域内非法采伐、毁坏或者没有经过许可证明的擅自占有国家所有的森林、木材等资源。这种行为已经被我国法律规定为刑事犯罪,以保护环境和维护公共利益。
一、概述乱砍滥伐定罪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乱砍滥伐木材,严重破坏森林资源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可以警告或者直接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重大案件之后果,则应予以从重追究责任。因此,在司法实践中确定了以下三个界限:
1.对于属于公共财物性质的森林资源而言,反映其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及未来子孙后代利益相关联问题长期存在着形式上正义和操作上困难并存的局面。
2.由於涉嫌案件本身具体性强、处理方案复杂等缘由,乱砍滥伐罪的司法标准并没有在刑事诉讼立法中有规定,因此每个案件都要结合亲身实践和具体情况确定处理方式。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六十四条规定:采伐、毁坏或者非法占用公益林或者其他限制性公益土地的,应当依照本法第五十二条所述之行政处罚办理;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办理。
二、乱砍滥伐如何被认为是严重影响
对于该类违反环境保护及相关资源管理规范信息的行为,在正式受到行政责任追究前可给予以下警告:
1.进口松木等来自未明确来源证书供应商提供木材必须经过中国木材检验检测院进行资质鉴定,并取得相关出入境货物报关单以保障我国进口木材资源不会开展走私操作。
2.建立健全森林作业知晓与管控机制,增加生态保护巡查员数量,在各级别咨询服务平台上适时发布相关预警等手段加强对森林的监管。
3.进一步完善并及时更新“以罚代管”相关责任机制,完善作业风险科学防控体系。
三、案件实例分析
1.某人因为在未取得许可证明的情况下,在自家房屋建造过程中使用了大量来历不明木材而被判处拘留六个月,缓刑六个月,并处罚金两千元。
2.在某次行政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人违反规定采伐珍稀树种银杉。该犯罪嫌疑人因此被依法逮捕并最终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乱砍滥伐定罪标准》是我国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级司法机关应当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公民群众理性看待求解生态环境问题和治理乱象所扮演的角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即答官方结合法律法规整理并原创发布,因内容方向的特殊性,如发生某个段落有相似之处,属正常现象。禁止一切碰瓷行为,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