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肇事逃逸,严重违法行为的后果与处理办法
酒驾肇事逃逸罪是针对在饮酒后驾车,并且发生交通事故后,擅自离开现场的行为进行处罚的法律规定。以下将从定义、构成要件、量刑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定义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规定:醉酒或者吸毒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而如果涉及到被害人损失,则应当依据其所造成的结果追究相应民事责任。
若嫌疑人在实施上述行为时同时产生了交通事故,并擅自离开了现场,则该行为可被认定为酒驾肇事逃逸。
二、构成要件
(一)主体方面:
1.客观上具有达到负责任程度和能力;
2.临时出于无效紧急原因下才会存在较强动机作用下作案。
(二)客体方面:
1.交通事故的基本要素;
2.肇事后擅自离开现场。
三、量刑
酒驾肇事逃逸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一种变体,根据我国目前对该犯罪行为的立法规定,应当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处罚。若造成被害人轻微伤或财产损失,则可按照轻度责任程度予以治安处罚;若造成严重伤残甚至是重大财产损失,则需追究其刑事责任并根据相关证据和细节把握进行相应量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时时保持警觉,不饮酒驾车,并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及时报警、配合调查。同时也呼吁司机朋友们加强自身安全意识和道德修养,勿因一时心血来潮而毁掉他人生命健康与幸福美好家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即答官方结合法律法规整理并原创发布,因内容方向的特殊性,如发生某个段落有相似之处,属正常现象。禁止一切碰瓷行为,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