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再审期限是多少,了解一下
民事再审期限是指当一方当事人对于原判决或者裁定不服,提出了申请进行再审时,法院在接到再审申请后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段内作出处理,并在该期限之前择期开庭、组成合议庭或者办理其他必要程序。本文将从何为民事再审、民事再审的适用情形和相关的制度设计三个方面来介绍民事再审期限。
1.何为民事再审
根据《中华人名共和国民诉法》第二百八十九条之规定,当一方当事人认为原判决或裁定有错误,依照本法规定向上级人民法院申请复查的行为就被称为复查。而「复查」又分两种:其一是客观上发现实体权利侵害显失公正且确有证据证明政治性因素影响了案件裁判结果的;其二则是由于适用法律等程序性错误导致应予更正。
2.民事再审适用情形
相较于调解、仲裁以及普通诉讼等纠纷解决方式,民事再审涉及到司法机关对已经生效的只有在特殊条件下才能再次审判的案件进行复查。而其适用情形主要包括一下两种:
(1)当事人提出民事再审申请,且符合法律规定的一方。
(2)高级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结果进行更正,并决定启动自己的监督程序。
3.相关制度设计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民事再审期限也被赋予了明确、尽职和严格等特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百四十条所规定,公开宣布或送达原告(上诉人)提交申请之日起15天内,受理此类案件并向当地政府调解部门咨询后做出处理;如果需要组成合议庭进行重审,则该时间可以不超过30天。同时,在最终作出新裁判前我们还可以看到其他重要环节如听证会、质证、书面材料提交以及相关取证等程序性内容。
“民事再审期限”这项制度是保障公平正义执行和防范司法错误产生必须遵从的一个红线与标准。各级法院必须以高度的透明、严肃和负责任的态度处理民事再审中存在的问题,并在限期之内按照合理迅速地方式予以解决,以保证当事人权益得到最充分的保障。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即答官方结合法律法规整理并原创发布,因内容方向的特殊性,如发生某个段落有相似之处,属正常现象。禁止一切碰瓷行为,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