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司法救济,了解民事案件立案流程让您更有把握
民事案件立案是当事人请求法院保护其合法权益的第一步,也是民事诉讼程序中最基本的环节之一。作为当事人,了解民事案件立案流程非常重要。以下将详细介绍民事案件立案的整个流程。
一、起诉申请书的准备
在提出起诉前需要准备好起诉状,该状应包括以下内容:当事人姓名或名称、住所地或营业场所;被告姓名或名称、住所地或者营业场所;代理人姓名及代理权限证明文件;原告对被告主张的具体内容和依据等。
二、提交申请与受理
接下来,当事人需将起诉状交由法院进行受理。在提交时需要注意以下情况:
1.简易程序:只限于互联网金融纠纷、小额借贷等刑不超过三年且罚款金额不超过50万元的简单争议;
2.普通程序:适用范围较广泛。
三、初次审查
按照规定程序后,工作人员会在收到材料后进行初次审核以确定可否受理此项纠纷,并发出有关通知书。如果不能立案则给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如果允许立案,则发出“受理通知书”并附上法庭传票。
四、补正材料
申请人提交的起诉状格式、内容不正确或者缺少必要的证据材料时会存在未能通过审核的情况,这时需要申请人进行资料完善,并向法院提交符合规定要求的补正说明和补充证据等相关材料。
五、开庭审理
经过初次审查后,如满足法律规定条件,则由主持此类案件工作的合议庭组织对该案进行调查取证,在相应程序结束后安排开庭进行诉讼辩论。
以上就是民事案件立案流程中各个环节节点所包含的具体有关信息。当事人在提起民事诉讼前应首先了解到这些流程,以便更好地处理其纠纷问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即答官方结合法律法规整理并原创发布,因内容方向的特殊性,如发生某个段落有相似之处,属正常现象。禁止一切碰瓷行为,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