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公司降薪,专家提供实用建议
公司降薪
一、背景介绍
随着疫情的影响,不少企业因生产经营困难而考虑采取调整员工薪资水平的措施。其中,降低员工的工资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选择。
二、相关法律规定
在中国劳动法中,关于公司降薪有以下几点规定:
1.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或者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原则支付劳动报酬。
2.用人单位依据本法第四十三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给予经济补偿时,在支付赔偿金或者经济补偿时不得扣除已支付但未到期福利待遇和应计算在内的未休年休假天数及其对应工资报酬等费用;扣除部分超过个人最近一个月平均工资收入份额五十%以上并且导致个人每月收入低于所在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两倍以下的,视为违反本法规定并由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3.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自始至终保持约定报酬标准,并不存在提高或降低的空间。但在以下情形下可以变更报酬标准:劳动合同另有约定;用人单位、劳动者达成协议;法律、法规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发生调整,符合条件的按照新的最低工资标准执行。
三、公司降薪需要注意事项
1.与员工沟通一致
企业在考虑实行员工薪酬调整时,应当充分尊重和保障劳动者的权益,与员工进行友好协商,并取得其同意后再进行操作。若不经过充分协商,直接采取行政措施强制性地向劳动者提出减少薪水要求,则可能引起争议和纠纷。
2.合理确定降薪幅度
企业在设定具体降薪方案时,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及所处城市区域内相关职位岗位收入水平等因素进行评估,并合理确定具体降幅比例或额度。如若未能公正客观地确定具体数值,则容易引起员工反感并导致诉讼风波。
3.不得侵害员工利益
无论公司何种原因进而要求员工降薪,都必须有法律依据。企业在实行减少劳动者薪资的操作过程中,不能超出国家法律规定或与员工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损害员工利益和合法权益。
四、结论
在进行公司降薪这个操作时,应当注意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并严格遵照相关法律规定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如若因为操作不当等问题导致引发纠纷,则需要及时寻找专业咨询机构帮助解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即答官方结合法律法规整理并原创发布,因内容方向的特殊性,如发生某个段落有相似之处,属正常现象。禁止一切碰瓷行为,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