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涉嫌帮助信用卡诈骗的犯罪分子能否获得缓刑
帮助他人虚构的信件或口头语言,诱导其它人受骗之行为,是刑法中规定的一种犯罪行为。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他人权益和社会公序良俗,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也受到了高度关注。
但对于犯有帮助信罪的被告人,在量刑上是否可以适用缓刑呢?
首先要明确的是,缓刑指将被告人原本应该执行的有期徒刑进行暂缓,并给予考验期间内履行义务、接受教育等条件。如果考验期过后表现良好,则可以免除剩余未执行部分的处罚。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二条规定:符合以下情形之一者,不得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一)违反治安管理纪律被拘留、居住限制或者取保候审;
(二)犯罪手段特别毒辣、影响极坏;
(三)多次犯罪或者长期从事违法活动而没有悔改表现;
(四)其他不应当从轻处罚的情形。
从中可以看出,帮助信罪属于误导他人受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如果造成严重后果或者多次犯罪,则应当被判处较重的刑罚。因此,在量刑上适用缓刑的可能性是比较小的。
但也要注意到,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缓刑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考验期间内认真接受教育改造、积极赔偿受害人和取得了良好表现等情况下,可以考虑适用缓刑。所以要看具体案件情况而定。
在处理帮助信罪案件时,应该综合考虑被告人实际情况和犯罪后果等各方面因素来进行权衡,并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公正合理地量刑决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即答官方结合法律法规整理并原创发布,因内容方向的特殊性,如发生某个段落有相似之处,属正常现象。禁止一切碰瓷行为,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