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违规行为盘点,民法典如何定义其无效性
民法典是我国民法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其中关于合同无效的规定对于保护当事人利益具有重大意义。
在了解合同无效之前需要知道什么情况下会导致合同无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的规定,使合同成立或者变更产生影响的行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该行为对相关条款属于不可执行订立或者不涉及公序良俗等基本原则与道德标准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判断一个已经订立但存在争议、可能造成损害甚至引发诉讼纠纷的合同是否有效?应根据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1.行为主体是否符合资格条件
如果某一方在缔约时没有签署能够代表其真实意愿且具备相应资质/权力(比如未经授权私自签约)的协议,则所签订协议将被认定为无效;同时,若双方均未达到完全行为能力也必然导致相应协议存在瑕疵而失去功效。
2.合约内容是否违背国家法律、公共秩序或道德风尚
如果合同中的内容涉及到违反国家法律,如非法行为等,则该协议不但无效而且可能会被认定为违法犯罪;同时,对于损害其他人权益或伤害社会利益的修约也应坚决予以打击。
3.标的物是否具备交易能力
若所签订协议涉及到实体财产(商品/产权),则双方都需要保证其拥有必要的资格和所有权;否则在缺乏相应手续或侵犯第三方权益时,将影响该项契约在未来所具备有效性。
《民法典》第52条规定关于强制性规定与公序良俗问题,在判断一个已经订立但存在争议、可能造成损害甚至引发诉讼纠纷的合同是否有效时仍需从“主体资格”、“合约内容”、“标的物”的角度进行全面考虑。只有采取这些措施并适用相关规章制度才能更好地保护当事人利益和社会稳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即答官方结合法律法规整理并原创发布,因内容方向的特殊性,如发生某个段落有相似之处,属正常现象。禁止一切碰瓷行为,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链接。